夜探印尼卡哇依尖火山洞中的绚美硫磺矿
摄影师奥利维尔·格林勒华特最近数次进入印尼东爪哇卡哇依尖火山火山坑内的硫磺矿,记录下矿工们在月光下绚丽的硫磺矿洞内从事危险工作的珍贵镜头。

夜里,一名硫磺矿工站在卡瓦夷真火山的火山坑内,举着火炬,看着前面着了火,发出怪异火焰的液态硫磺。

下到卡瓦夷真火山口,可见中央有个一公里宽的火山湖。人们就在湖岸边开采硫磺矿。

蒸汽和酸性气体从黄色硫磺块和液态硫磺间的喷气孔喷出。

火山坑内燃烧的熔融硫磺。只要超过100摄氏度,硫磺就会融化,不过火山坑内的气温不会高到使其自燃的程度——这里的火是矿工扔下火炬点燃的。

矿工铲起固态硫磺块,带回矿山办公室。

硫磺沉积物挂在如今嵌入硫磺的旧桶边缘。

矿工在地狱般的环境中回收硫磺。格林勒华特形容这里的气味难以忍受,为了保证安全需要防护面具,但是只有少数矿工备有面具。

矿工手里拿着用来撬硫磺的长撬棍,在火旁休息。

融化的硫磺从石头和陶瓷管上滴下来后燃烧起来。这种陶瓷管用来把来自火山的硫磺气体凝结为液体。液体硫磺沉淀后会冷却变硬,方便日后回收。

在火炬光照下,矿工铲起固态硫磺沉积,取走能带回去的硫磺块。

一名矿工把硫磺块砸小,放进用来搬运硫磺的篮子里。

一名矿工在冷凝管旁收集硫磺,背后融化的硫磺燃起蓝色火焰。

矿工们搬起沉重的硫磺块,准备往回走。

融化的硫磺在固态硫磺沉积物上燃烧。矿工们在离开前要熄灭火焰以免损失硫磺。

一名矿工挑着沉重的硫磺担子启程返回。

一名戴面具的矿工手持火炬,在发出蓝色火焰的液态硫磺附近,穿过浓厚的蒸汽和酸性气体。

一名矿工在整理自己的担子。两只装满硫磺的篮子可能重达45至90公斤。

矿工们开始回家之旅,他们身后的蒸汽和气体云被月光、火炬光和燃烧的液态硫磺照亮。

一名矿工的小屋就在卡瓦夷真火山坑内。

一名矿工在调整他的硫磺担子。

举着火炬的矿工开始返程之旅。他们要爬200米,才能爬上卡瓦夷真火山坑壁,然后爬出火山坑。

回望火山内的采矿点、燃烧的硫磺、酸湖和月光下的火山坑壁。

一名矿工在当地矿山办公室里称自己担子的重量。矿工们每天要这样走两三趟,每天收入将近13美元。

初步加工的设备把硫磺块破碎成小块。

随后,小硫磺块被放进柴火上的大容器中,再次融化。

人们从熔锅里把融化的硫磺舀进运输桶中。

一些融化的硫磺被输送到其它容器中。

最后一步,把液态硫磺摊在平板上,冷却后形成板片。待硫磺片变硬,就把它们运到当地工厂,用到硫化橡胶、漂白糖和其它工业工序中。

摄影师奥利维尔·格林勒华特跪在卡瓦夷真火山露出酸湖的小岩石上拍照。他说“感觉就好像在另一个星球上。”在这个火山坑恶劣的环境里,他丢了一部相机,两个镜头。拍摄结束后,他把所有的衣服扔进了垃圾堆,因为硫磺的味道太强烈,根本洗不掉。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